众所周知,“汉语国际化需要我们树立“大华语”观念”是每一个学生都很关注的问题,也是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就请 河南普通话报名网的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语国际化需要我们树立“大华语”观念
语言的国际化指的是一种语言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过程。国际通用程度可以根据其使用范围分为低级(至少在两国间通用)、初级(区域若干国家通用)、中级(洲际多国或多种国际公共事务领域通用)和高级(国际普遍使用)。汉语的国际化就是汉语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汉语作为交际工具广泛应用于国际公共事务领域的进程。
“大华语”的定义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拥有众多方言。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则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而普通话作为交际工具,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可见,汉语从汉民族的语言走向全国的通用语言,正是汉语本身的规范过程,也是汉语自身为适应更大范围的交际而发展的过程。如今,汉语正走向国际,汉语的使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到国际间,“大华语”概念也逐步形成。
如果说“汉语”属于汉民族的语言,那么“普通话”则属于全国通用的语言,“大华语”则属于全世界所有说汉语的人的语言。陆俭明2005年提出 “大华语”概念后,李宇明于2014年将其具体化。“大华语”是以普通话为核心,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有一定弹性的汉语。它在语音上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但在轻声、儿化等诸多方面有一定的宽容度;在词汇方面以普通话规范词汇为标准,同时吸收其他华语社区词汇;在语法方面以普通话的规范语法为理想标准,但对世界范围内的汉语语法变异有一定的容忍度。国际汉语不是任何人的母语,它是由全世界所有说汉语的人共同形成的交际用语。
树立“大华语”观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们以孔子学院为主体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汉语教学,这种教学行为一般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曾饱受争议,多因其只强调了“外”,忽视了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等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汉语教学。2012年,教育部将“对外汉语”和另外两个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此后,“汉语国际教育”才常见于各类文章、书籍之中。实际上,这一变化,不仅是改变了名称,连其内涵也一起改变了。
首先是“国际”的范围变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更快更好地培养出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这一目标所指的对象显然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交际的对象也都是指向说普通话的中国人。但是,汉语要实现国际化,就不仅是各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跟我们中国人交流,也会出现不同国家的人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情况。当汉语成为国际机场、出入境处、跨国公司、奥运会、世界杯赛场、国际贸易、国际会议领域的语言时,“国际”就不止是中国和他国,也应该是他国与他国之间的“国际”。正如英语在世界化进程中出现了“中式英语”、“印度英语”等“世界英语”一样,说着“中式英语”的中国人和说着“印度英语”的印度人可以使用“世界英语”进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其次是“教育”的主体变了。之前我们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或汉语国际推广,都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由“内”向“外”推广,与国内汉语教学的区别就在于教学对象不同。国家汉办现阶段每年向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派出的教师和志愿者成千上万,因为现在汉语国际化的推动者是我们自己,缺乏各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参与。2016年第11届孔子学院大会曾公布过孔子学院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其中就包括加大培养各国本土汉语教师力度。目前,世界众多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各个层次留学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各国本土汉语教师,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各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加入,无疑会助力汉语国际化进程。但是,没有“大华语”的视野,各国本土汉语教师如何获得教授汉语的资格?抑或是对那些尚未达到普通话标准的各国本土教师继续培训,假以时日,待他们达到普通话标准后再上岗?这样会不会影响汉语国际化的进程?我们可以设想,汉语国际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母语非汉语的汉语教师在非汉语环境下教一些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汉语。例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语教师在意大利教不同国籍的人汉语。此时,他们从事的正是汉语国际教育,所教授的汉语也只能是“国际汉语”。各国本土汉语教师和国际汉语教师不仅是“大华语”的使用者,也是“大华语”的内容提供者。
#p#分页标题#e#最后是“汉语”自身也在国际化。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双向的互动过程。很明显,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同国家一起国际化的还有其文化和语言,汉语所记录和承载的内容在国际化过程中也不断地“输出”和“输入”。语言之间的接触促进了语言成分的渗透与融合。世界各地多种语言中“茶”的发音与汉语北方方言或闽方言“茶”的发音相似,就是汉语词语国际化的历史。而英语词典不断增加的汉语词汇则是目前汉语国际化的表现。当然,语言的国际化从来都不是一种语言单向地走向世界,而是该语言与其他各种语言多向互动的过程。
汉语国际化也必然要经过与其他各国语言接触、同化或异化的过程,也必然会形成带有各国地方特色的汉语,这些“汉语”共同构成了“大华语”。我们不应被动地等到“大华语”随着汉语国际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应该主动利用“大华语”来推进汉语国际化。
河南省郑州市普通话报名考试每周一次,其他地市(河南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周口)普通话报名考试时间不统一。
看完以上相关内容,相信你对“汉语国际化需要我们树立“大华语”观念”又多了一分了解吧,更多普通话考试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河南普通话报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