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考试大纲
  • 考试政策
  • 考试内容
  • 考试时间
  • 考试流程
  • 考试技巧
  • 真题模拟
  • 常见问题
  • 在线报名
  • 我喜爱的文学_普通话话题谈话练习之十七

    当前位置: 河南普通话考试网 > 真题模拟发布时间:2021-08-03 字体:A+ A- 无障碍

    众所周知,“我喜爱的文学_普通话话题谈话练习之十七”是每一个学生都很关注的问题,也是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就请 河南普通话报名网的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喜爱的文学_普通话话题谈话练习之十七

            我喜欢对联,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末年,我国才出现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一般说来比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看完以上相关内容,相信你对“我喜爱的文学_普通话话题谈话练习之十七”又多了一分了解吧,更多普通话考试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河南普通话报名网!


    本文地址:http://www.pthks.org.cn/moni/1085.html

  • 考试大纲
  • 考试政策
  • 考试内容
  • 考试时间
  • 考试流程
  • 考试技巧
  • 真题模拟
  • 常见问题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728068787 官方微信:ihnqcjy 服务热线:0371-87091966/1857411161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2022 普通话考试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30171号-7 XMl地图